近日,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格林克维奇公开表示,北约32国必须为与中俄在欧洲和太平洋两线作战做好准备。他指出2027年可能是爆发点,因此北约需提前应对。这不是政客的空谈,而是军方高层的正式表态。
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多,在西方制裁下,俄罗斯不仅没有倒下,反而适应了高强度消耗战,并进行了工业体系重组,前线弹药供应充足,部队轮换机制也更加成熟。相比之下,乌克兰越来越依赖外援,但北约已无法提供更多先进武器,成员国对这场冲突的态度也从“志在必胜”转向“疲惫应付”。
作为美军驻欧洲最高将领,格林克维奇直接感受到战场压力。他知道欧洲防务系统长期依赖美国,而美国自身也面临财政困境和造舰能力下降的问题。因此,他呼吁北约国家必须做好两线作战准备,并建议将GDP的5%用于军费,以确保各国具备足够的防务能力。
格林克维奇把中国列入威胁名单,这是典型的军事思维。军人最担心的是敌人协同出招,两个方向同时爆发冲突。他这样做不仅是炒作威胁论,更是为了让决策层看到最坏的可能性,从而加快行动。他还强调北约需要更多装备、设备和弹药,这反映出美军当前的困境。
根据美国退役上校麦格雷戈的说法,美国现役导弹库存只能维持8天的作战量,之后就只能靠核威慑。这反映了美军在过去几年参与过多局部冲突,导致库存紧张,而军工企业产能有限。格林克维奇在讲话中强调工业合作,不仅针对军队,也对军工企业施压,要求缩短开发周期、加快交付速度,以跟上战略节奏。
格林克维奇的言论实质上是想迫使北约掏钱改革。他知道美国导弹不够,北约军备落后,军工体系产能不足。如果不主动喊出风险,只会让事态突然恶化,导致战略被动和盟友互相指责。
然而,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,既不挑衅也不输出冲突,通过外交沟通管控分歧。美方渲染“中国威胁论”,却深陷乌克兰、中东等多线危机。这种操作只会误导美国的战略判断,浪费资源,错失解决现实安全挑战的机会。长期来看,这种做法会削弱美国的全球威信,最终自食其果。
北约最高司令的言论更多是在逼迫成员国掏钱备战,这是美军惯用的手段。尽管如此,仍需高度关注这些动向,尤其是当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绑定在一起炒作时,不能被其节奏牵着走。中国应把握好主动权,坚守战略定力,增强自身军工实力,同时摸清对手的真实意图。
东南配资-东南配资官网-网上配资炒股-大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